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及2021年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报告发布

只有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才能筑牢建设教育强国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离不开教育创新。如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营造有利于教育创新的发展生态,激发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创新活力?如何营造良好的政策、实践、社会环境,推动教育创新实践落地,促进教育创新成果不断涌流?更为基本的问题,我国教育创新环境该如何评估?现实中教育创新环境究竟如何?2022年9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共同发布了“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和“2021年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报告”。这两项研究对全国及31个省(区、市)教育创新环境进行了一次系统“把脉”,旨在促进教育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成果更多涌现、创新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显著,从而引导教育实践回归教育本质、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规律。

据了解,本次发布是该团队继“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教育创新成果SERVE模型”“ 5C核心素养”“谨防学业过剩陷阱”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发布会上,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介绍,为尽可能从不同视角反映各级各类群体对教育创新的关注重点,团队在研制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过程中,从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报告等方面开展系统调研。通过综合不同视角对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的认识,经教育研究专家、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媒体专家的多轮审议,并在选择部分省份进行预评估后,构建完成“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本体系以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一级指标。在政策环境中,包含教育创新组织保障、教育创新财政支持、教育创新文化建设、教育创新队伍建设、教育创新评估问责五个二级维度;在实践环境中,包含育人方式变革、校长教师发展、成果交流推广三个二级维度;在社会环境中,包含家庭教育创新氛围、社区教育创新支持、社会机构教育创新服务三个二级维度。团队又进一步将好的教育创新环境界定为: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教育创新发展应得到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并且能够通过政策文件、媒体舆论等多种渠道予以显现,以实现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传播先进教育创新理念和技术,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回归社会的目的。

作为该项成果的研究组组长,刘启蒙博士对研究工作做了具体说明。通过对31个省(区、市)、25266篇媒体报道中教育创新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情况进行数据采集,较为客观地反映我国教育创新环境综合情况,最终形成“2021年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报告”。

报告公布我国2021年教育创新环境指数为2.4,实现了对政策环境、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维度的全覆盖。(为便于公众阅读,该研究中将党政媒体、大众媒体中关注教育创新报道的百分比乘以100的结果作为相应区域教育创新环境指数。)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15.3%,科技部“十四五”期间用于“创新”的基础研究经费占总研发经费8%左右后,与之对比可发现我国对教育创新的关注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数据表明,无论是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西部欠发达地区,中部人口密集城市等均有部分省份(区、市)高度关注教育创新发展。例如东部的广东、辽宁、山东,中部的河北、江西、湖南、安徽,西部的甘肃、重庆等地均对教育创新的整体关注度均较高。刘坚教授带领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省(区、市)教育创新环境与本省GDP、教育经费投入关联不显著,但与社会捐赠教育经费的增幅呈现显著正相关。

研究发现,教育创新环境与教育创新成果产出息息相关。各省(区、市)党政媒体、大众媒体对教育创新的关注,与该地区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申报的教育创新成果参展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但各省(区、市)在教育创新环境某些维度上均存在共同短板。例如,在报告的11个二级维度中,媒体对教育创新财政支持(0.06%)、教育创新队伍建设(0.06%)、成果交流推广(0.08%)和家庭教育创新氛围(0.08%)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报告反映的家庭教育创新氛围关注度低的问题,与现实中家庭教育创新发展的迫切诉求形成鲜明对照。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4月由刘坚教授和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的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报告中则指出,小学阶段家长既要关心子女学习也要关注子女生活,总体学生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家长,与其把更多精力用于关注子女学习还不如更多关注子女的生活,后者对学生的学习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要明显好于前者。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成长的至关重要,全社会亟需促进家庭教育理论、内涵、实践创新,提升对家庭教育创新氛围的关注。

教育创新环境建设需要向教育发展存在突出短板的地区、群体、学科倾斜。报告结果显示,在本次采样涉及的25266份党政媒体或大众媒体报道中,涉及教育发展存在突出短板的地区、群体和学科的报道占比分别仅为0.1%,0.2%和0.5%。(该研究中“教育存在突出短板的地区、群体和学科”分别指乡村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家庭,存在听力、语言、智力等障碍的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的传统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的学科。)如何通过教育创新解决教育短板问题,改善教育薄弱环节,需要全社会的更多关注和参与。

此外,研究团队使用最大概率法和隐式马尔科夫模型对599篇教育创新报道的标题进行分析,并采用逆文档频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IDF)作为调整系数计算每个关键词的权重,以生成词云图。词云图结果显示,这些报道中,权重最高的5个关键词分别为党史、课后服务、双减、培训、(规范各类活动等)进校园。这与2021年建党100周年,“双减”、《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等重要政策的出台息息相关,体现了本阶段媒体向公众释放教育创新信息的重要领域,也真实反映了当下全社会热切关注的教育话题。

据了解,此次发布活动得到了教育、经济、传媒等各界人士的支持。发布会上,作为媒体代表,齐鲁晚报行业新闻中心主编周国芳介绍了齐鲁晚报对教育创新的认识,特别是在关注和报道教育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卓玉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评论,他们一致认为该成果对于中国教育创新环境的研究非常有价值,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成果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并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近年来在教育创新领域的积极探索。张卓玉强调,此份报告真实反映了我国教育创新环境现实情况,并呼吁社会各界应扩大对教育创新的传播力度,教育工作者应强化教育产品意识,进而提升我国教育创新事业的社会影响力。马国川认为此次发布必将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创新的重视,点燃大众参与教育创新事业的热情,对开启中国教育创新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围绕教育创新环境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指标”“2021年中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报告”的发布无疑具有着标志性意义,有助于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区、企业深入了解并进一步关注孕育教育创新成果的“环境与土壤”,促进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规律的优秀创新成果不断涌流,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建设提供根本性支撑。据了解,报告全文即将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创新”发布,欢迎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哈尔滨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网上搜索教育的本质,看到的答案很多,但也很官方——“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这是书上给出的定义;“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传承文化。”[全文]
    2024-12-18 04:15
  • 有钱就会变坏?这是很多父母控制孩子消费的价值准则,认为只要孩子口袋里的钱多了,就会使坏,就会和狐朋狗友有样学样,从而忘却了本心。即便是非常富裕的家庭,也会装作没什么钱,给孩子的生活费抠抠搜搜,也就是所谓的“穷养”,试图让孩子经历一些困难,然[全文]
    2024-11-27 03:59
  • “树立平安理念,助力梦想实现”,为了使留学人员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安全风险,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整理近期留学安全案例,定期发布中国留学生安全提醒。请留学人员多多关注!  关键词:自然灾害  平安留学提醒:  提醒各位留学生近期留意防范自然灾害,[全文]
    2024-11-12 03:50
  • 有一种家长给自己织了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压的他(她)和孩子都喘不过气来,可是这张网明明是自己织的,却一定要怪别人,怪大环境。如果我们试图跟他们辩论,让他们知道,能给孩子压力的,只有家长,他们还有很多话等着:我不给他压力,他以后怎么办?我现在[全文]
    2024-10-16 03:48
  • 请小作者添加小编好友,以便制作荣誉证书。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温州新教育”(微信号:wzrbxjy),点击下方自定义菜单栏“作文投稿”即可进行投稿(投稿时,请注意必填与选填)。杏花雨龙湾区实验中学龙江校区七(22)班 王梓绮指导老师:刘[全文]
    2024-10-16 03:47
  • 家长们总是在这些问题上和小编反复沟通,小编每次都耐心解答,但真心话,小编得说:多关注孩子的校内学习吧!学校挑学生,可不是你投个简历那么简单。我们找好学校,不就是为了孩子能学得更好吗?小编得再强调一遍,投简历只是开始,之后能不能选上才是重头戏[全文]
    2024-10-03 03:47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哈尔滨新闻网 hb.csrib.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