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家长和老师通过教育将智慧结晶传承给后人,这样无论对家族还是对整个社会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按照《进化论》来看理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生代在老一代创造的财富基础上,享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从小就受到科技发展的熏陶,各方面能力应该在父母水平之上。
常有家长因为自己没有学霸基因而愧对下一代,毕竟学习不光要后天努力,还离不开天赋。有了学霸基因,再加上高知父母的悉心辅导,未来必将光耀门楣。不过事无绝对,并非所有学霸的下一代还能延续父辈的辉煌。
合肥一中老同学聚会,谈起下一代教育问题扎心了:学霸基因哪去了?
目前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成了社会热点。过年期间走亲访友聚会之时,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比如学区房、辅导作业、升学考试、填报志愿等,就连全国重点中学合肥一中的毕业生同学聚会,谈起下一代的学习情况,大家也都头疼不已。
合肥一中历年高考成绩斐然,几乎90%以上的学生能考入一本院校。该校不仅在省内首屈一指,在全国也能排进前20。一校友晒出自己的老同学聚会照片,谈起聚会心得真是哭笑不得。
照片上这群人曾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品学兼优,有的是被保送到合肥一中的,高考时几乎都考上了985、211。原以为家族的命运会从这一代开始逆天改命,结果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这些学霸的孩子日渐长大,学习成绩却叫人惨不忍睹。别人聚会都是相互攀比下一代的成绩和兴趣特长,他们的孩子成绩却一个比一个差,有的连高中都考不上。一群学霸生了一群渣二代,他们不禁扪心自问:学霸基因哪去了?
不得不说高学历人士分析问题就是透彻,他们经过分析总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基因红利不会一直存在。他们本身都是来自普通家庭靠基因筛选突破了家庭的限制,下一代恢复正常水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学霸基因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家长纠结也是无用。
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学历未必成正比,普通家长松了一口气
有些老师会在学生入学前统计家长的学历情况,甚至一些私立学校优先录取父母学历比较高的学生。这是因为高学历的家长通常更擅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他们的孩子成才率更高。
大数据统计可知,各地历年高考状元多半出自于中产家庭,父母是医生或老师的占大多数。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高知父母就一定能培养出学霸,桃李满天下,家里结苦瓜的现象也有不少。
双减政策后,表面上高学历家长成了赢家,因为他们有能力不给子女报补课班、请家教,自己也能辅导。实际上这些家长多半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子女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
那些自律性较强的学生,若是找到了兴趣方向,或许还能给家长争口气。不自律的学生,又缺少家长的陪伴和管教,可能还不如其他同学成绩好,至少其他同学有家长的鞭策,想偷懒都没机会。
比如一线教师能辅导别人家的孩子,却未必能辅导自己家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身份不同心态不同,辅导起来很难保持理性客观。普通家长没有必要羡慕,教育还是公平的,只要方法得当,普通家庭也能飞出金凤凰。
高学历家长常见教育误区,让老师哭笑不得
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有些家长固然学历很高,在自己专业领域大放异彩,但是未必懂得教育心理学,在这方面还是要多听学校老师的意见。
一线老师表示,有一类高学历家长经常会因为学校老师学历不如他高,而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处处跟老师为敌,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嗤之以鼻,学生也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老师对这样的学生无计可施,只能听从家长的授意行事,否则很容易被投诉。
一位博士家长不让学生写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让学生背课文,课堂小考学生不会做就作弊,被老师发现后,没收小抄下课交到办公室简单批评了几句。没想到家长还是投诉了老师,理由是当众没收小抄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作弊何错之有,只是想考个好成绩讨家长开心。
通常低学历家长更加虚心,认真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高学历家长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学生夹在老师和家长中间不知道该听谁的,时间长了就会更加叛逆,成绩也一落千丈。无论家长学历高低,在教育面前都应该保持空杯心态,或许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今日话题:学霸基因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大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